热搜词:公司变更 公司注销 开票 朝阳公司变更流程 公司注销方法 朝阳公司变更条件 朝阳公司变更
7月28日一早,“每日优鲜关闭30分钟极速达服务”的消息就被送上了热搜,被网友调侃每日优鲜变成了次日优鲜。到了晚上,APP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每日优鲜APP在北京、上海多城已无法下单。很多消费者觉得疑惑,今年疫情期间,每日优鲜在基础保障供应单位之列,怎么现在就不能下单了?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我们尝试从财税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财务现状 2018年-2021年,每日优鲜的累计亏损额预计高达108亿元。而有媒体计算,这家公司在IPO前的11轮融资,总共融到了114亿元,这意味着融来的钱几乎都已烧光。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流动资产有30.86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32.32亿元,流动资产已经不能覆盖流动负债。而最直接能变现的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21.72亿元,短期投资1.31亿元)也低于短期内偿还和支付的钱(24.08亿元),现金流严重吃紧。长期亏损,且看不到任何回血可能,是每日优鲜面临的最大困境。在疫情尚未结束、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投资者普遍采取保守策略,而且每日优鲜用了八年时间都没能证明自己有造血能力,就怪不得市场会放弃它。 2022年7月,被誉为“中国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每日优鲜,3天连续关了9个城市的业务。从巅峰时的20城业务,缩减到现在,只剩下北京,上海等4座城市,更惨的,是股价,从刚上市的13美元一股,跌到现在,每股还不到0.4美元,市值蒸发超百亿元。纳斯达克向每日优鲜发出退市通知函,并表示,每日优鲜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低于在纳斯达克上市标准规定的1美元要求,需在180天的宽限期内,即2022年11月29日前重新合规。每日优鲜想要回到每股1美元以上确实是“亿”点点困难。 有人会说,我不炒股,每日优鲜亏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到,青岛国资委给每日优鲜总共投了20亿。现在估算亏了19.63亿,用“血本无归”来形容国资委的这场投资比较靠谱。这20亿是哪来的?是青岛市民纳税人的钱!相当于每个青岛人掏了200元让国资委投资每日优鲜,变相炒了个股。 二、财务问题 有人要问了,财报分析数据只到21年第三季度,指不定到现在这么久都盈利了呢,你怎么不说。恰巧让人疑惑的是每日优鲜的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年报没有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向市场及时公布财报信息,其实每日优鲜捂住财报,归根结底还是财务数据出了问题。今年7月1日每日优鲜官网披露,他们自查后发现公司内部存在“可疑交易”——2021年公司非主营业务线次日达的某些交易存在可疑,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未披露的关系、不同客户或供应商共享相同的联系信息等。公告显示,“可疑交易”导致每日优鲜2021年报告期内某些财报记录不准确。经过调整后,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为13.73亿元、16.38亿元、18.58亿元,在调整前,前三季度的净收入为15.30亿元、18.94亿元、21.22亿元,这些可疑交易导致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虚增了6.77亿元。关于“可疑交易”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无疑这件事的曝光对每日优鲜的品牌公信力造成了损害,让原本处于巨额亏损的公司“雪上加霜”。 每日优鲜强调这些是一些员工的行为,且涉事员工均已离职,并受到严厉处罚。而公司CEO徐正和CFO王珺并没有牵涉其中。虽然徐正没有牵涉其中,但作为公司CEO,他是否有失察之责,为什么直到现在公司才发现财务出现问题?是不是对公司的治理不太上心呢?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徐正的“未雨绸缪”。 三、高管层变动 6月1日,每日优鲜股票成交中出现了一笔490.9万股ADS的超级大单,成交价为0.15美元,比市价低了近10%。据测算,这位匿名的大股东一次抛售了1473万股普通股。在每日优鲜的老股东中,持股超过1473万普通股的并不多。虽然不知道这名老股东具体是哪一家,但是低价抛售,也释放了资本撤退的信息。 7月18日,每日优鲜发生工商变更,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除了曾斌,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每日优鲜副总裁李漾、每日优鲜智能生鲜市场业务负责人孙原、每日优鲜CFO王珺等一众高管也从公司主要人员中退出。 截至2022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股东里,创始人徐正通过海外离岸信托持有每日优鲜8638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2.2%;其中,徐正代联合创始人曾斌持有1749万股普通股。 徐正以及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曾斌选择此时退出每日优鲜法定代表人,不免有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找退路的嫌疑。 更为重要的是,在每日优鲜此前提交给纳斯达克的披露文件中,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早已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香港公民。这也意味着,即便每日优鲜破产了,徐正也可以随时走人。毕竟,徐正持有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离岸信托中,被拖欠的供应商们是无法向其追索财产的。那么员工与供应商的损失怎么办呢? 四、供应商、员工与储值会员的损失 (1)每日优鲜2021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然而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21.72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32.23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新的巨额投资进来,每日优鲜所欠供应商款项有可能很难还清。而且有供应商向媒体诉苦 :“每日优鲜与很多第三方供应商签订合同所用的公司其实都是空壳公司。”也就是说,即便是最后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维权的路也要曲折很多。 (2)根据目前的媒体报道,每日优鲜的员工原本2000多名员工、现今不足400名。公司6月份的绩效与工资一直拖欠,5、6月份的社保也未到账。离职补偿金就更无从提起。 (3)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付费会员贡献收入同比增长了800%。以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月均交易会员数150万人为参考,每日优鲜充值会员预计也在百万。 目前能做的,员工尽快申请劳动仲裁,网传29日大批员工已经在劳动仲裁的路上了。其次供应商、员工、储值会员等可以起诉公司,申请执行,看公司是否还有资产可以清偿。如果执行不到位,可以申请公司破产清算,看公司对外是否有资产可以追偿。 因为宣布解散的下一步需要进行清算。通过清算,清理公司财产,清偿债权债务,缴纳税费后,股东才能分配剩余财产,从而注销公司,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对内需要依法补偿员工,结清工资社保,缴纳拖欠的税费;完事对外发布公告,登记债权,清偿债务等事项。如果资不抵债,比如公司员工的社保结不清,公司无法依法解散,可能会入破产程序。进入这个流程,职工工资、社保是被优先支付的,其次才是有抵押的债务,普通债权,税费等问题。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资本市场趋于保守等等原因,一个赛道的优质选手就那么折戟沉沙,不禁令人唏嘘,世事无常,财税猫在这里从财税方面给生鲜电商经营者一点风险提示。
五、生鲜电商财税风险要点
(1)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是免税的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75号)的规定。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免征增值税的鲜活肉产品,是指猪、牛、羊、鸡、鸭、鹅及其整块或者分割的鲜肉、冷藏或者冷冻肉,内脏、头、尾、骨、蹄、翅、爪等组织。 通俗理解就是,只有家禽、猪牛羊肉、蛋类、蔬菜是在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的,如果你是卖水果、水产的,除非是自产自销的农业生产者,否则就要缴纳增值税了。 (2)生鲜电商存货损耗税前扣除 生鲜电商的存货损耗是非常高的,需要做好盘点表,留存好证明,方便计算亏损以便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按照《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九条,企业可以用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同时按照第二十七条,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3)农产品收购发票 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时,需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以免造成利润虚高,但是农产品收购发票申请比较困难。而且申请之后也需要留存好相关的材料。需要统计好每次开具收购发票的发票号,收购农民的名字、收购金额、数量、品种做好统计,制成一个EXCEL文档。另外,对应收购发票的入库单、运费单、银行付款单都要保管好,装订成册,以备税务局检查。如果你经常向某个农户进行采购的,你要提供这个农户的养殖用地的承包合同,他们还要入场检查,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农户。 除此之外,生鲜电商因为需要有冷链车和冷库,就会涉及到运费和仓储费这两个项目。如果这些费用不能合法取得发票,是不能抵减企业所得税的。另外一个,就是配送的问题,如果是向人力资源公司租用的临时工,或者是采取的外包等,这个就需要取得发票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财税顾问琪琪,财税猫